当前位置:

订花定花 永不凋谢的鲜花(1201)

时间:2015-03-2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分类:北京花店

  • 正文

    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学校的温室里,是一片鲜花的王国。窗外是凛冽刺骨的严寒,而在这儿,就隔着一层玻璃,蔚蓝色的、玫瑰色的、淡蓝色的、艳红色的菊花竞相开放着。

    [教育案例2]

——摘花的小女孩为什么得到了奖励

    一件既普通又感人的小事,却折射出大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人类大爱的精神,教育就是爱。“师者,必有大爱之心;师者,必有完整之爱。”这才是教育的本源。在教育现实中,我们有的教师,包括自己在内,都或许把“没有爱就没教育”当做口号挂在嘴边,但每每遇到与上述类似的情况,作出的却是轻则呵斥训诫,重则以“损害公物”为由予以处罚!结果可想而知,除了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了他们的逆反心理,破坏了师生间的感情之外,一无所获。苏霍姆林斯基总是善于从细小的事情上身体力行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懂得人情之美,感悟到人性之美。这就是他的教育理念的真谛!

    季娜进了温室,向快乐花——一朵淡蓝色的花走去。除了学校的温室,哪儿也没有这种花。季娜的奶奶病得很厉害,夜里感觉非常不好。季娜想给奶奶带去快乐,减轻她的痛苦。

1201篇: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案例赏析:永不凋谢的鲜花

    春天的时候,季娜和奶奶来到了学校。奶奶为那朵快乐花向老师表示感谢,并把一株藕荷色的菊花送给了学校。

    因此,宽容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形式,带着爱心与宽容心走向学生心中的教师,必将成为最成功的教育大师。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315页

    面对王友用泥块砸同学的错误,陶行知既没有批评更没有打骂,而是换了一个角度,用充满赏识的心态,从错误中发现学生诚实守信、尊众师长、为人正直、敢于承认错误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扬。陶行知用赏识唤醒学生的良知,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接受教育,从而在心灵深处产生改正错误、完善自己的愿望。教师对犯错学生的宽容,最能引发起学生心中的愧疚感,对老师产生感激之情,下意识地改掉自己的毛病。“数其一过,不如奖其一长。”如果我们在给孩子的批评上裹上一层“糖衣”,那孩子就会如我们期望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了。

    季娜刚刚摘下一朵快乐花,门就响了。花朵们又都抖动了一下,可是,当她们看到是老师时,就都笑了。这是她们忠实的朋友。他每天都来看她们。

 

 

    值得称道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奖励小女孩鲜花的做法,同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奖励犯错误孩子四块糖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反映了两位教育家高超的教育智慧和独特的育人技巧。

    春天来到了,在美丽的校园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的学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学生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园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

    [教育智慧]

    [教育箴言]

    一年级的小学生季娜一大早就来到了温室。温室里一个人也没有。花朵们都把自己的头转向快要露出地平线的太阳。当季娜开门的时候,花朵们都抖动了一下。她们喜欢安静,开站响动吓了她们一跳。恢复平静之后,花儿们开始等待着第一缕冬日的、不很耀眼的阳光,但每一朵菊花都目不转睛地望着小姑娘:她干什么来了?

    老师走到季娜跟前,拥抱了她,对她说:“季娜,你再摘三朵花吧。一朵留给自己,因为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一朵给妈妈,一朵给爸爸,因为他们教育出了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

 

    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苏霍姆林斯基《做人的故事》第347-348页

    读了这则教育故事,我们无不惊叹于苏霍姆林斯基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扪心自问:如果这个“犯了错误”的小女孩遇到我,我会怎么处理?我们的心中还有没有人性美与人情美、同情心与怜悯心?我们心中的玫瑰花有没有凋谢?


 

    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他蹲下身子,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校园里有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了我就把花送回来。”

    《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第87页

    [教育案例1]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担任过一所小学的校长,有一天看到一位学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他去制止了王友,并要王友放学后到校长室去一趟。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时,王友已经在门口等候着,准备挨训。但出于意料之外,陶行知非但没有训他,反而送了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听话,能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很惊奇地接过这块糖。之后,陶行知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制止你时,你立即停止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所以我应该奖你。”王友在惊奇之余又接过了第二块糖。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块糖,对王友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同班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同学,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勇气与坏人作斗争,所以应该奖励你。”这时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陶校长,你惩罚我吧,我做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听了很高兴,笑着掏出第四块糖,说:“你能正确的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我的糖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吧。”

    小女孩私自摘花的行为,引起了师生们的惊讶,但苏霍姆林斯基没有一句批评指责的话,没有居高临下的讲“你该怎样,不该怎样”的大道理,而是以平等的姿态蹲下身子和孩子对话,了解情况后,用两朵大玫瑰花奖励,这难道不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吗?

    从小培养孩子向真向善向美,尊老爱幼,诚信善良,文明知礼……让每个孩子拥有美好的品行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但是“小苗”如何培育却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只要我们蹲下身来,真正走近学生,用我们教育者的言传身教,用身边的小故事,以小见大,滋润孩子心灵,唤醒孩子纯净之爱,那么德育将不再空洞无力。

    这是一则十分感人的教育故事。

 

    南京师范大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吴非很为这个故事感动。有一天,他用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出一道材料作文题,让学生续写:小女孩在摘花之后,校长会怎样教育她。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几百个高中学生,文章的中心内容都是写教育家如何教育小女孩不能损坏公物,写了教育家对儿童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忧心忡忡,甚至写了教育家对小女孩作出的处罚……这些续写引发了吴非老师的许多感慨:“那些不遗余力从道德高度教训小女孩的种种设计,让我从心底厌恶”,吴非认为“他们缺乏对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感悟,缺乏同情与怜悯之心”。“我们传统的道德说教如此深人人心,让我们的学生耳熟能详。在他们的文章中,似乎只有道德规则,他们可以板着面孔说一番大道理,他们缺乏人性美与州清美的感悟,缺乏同情与怜悯心,在他们的心中,似乎所有的玫瑰花都已凋谢了。”(吴非《不跪着教书》第  页)

    看到季娜手里拿着淡蓝色的菊花时,老师显得很惊讶。而季娜看着老师的眼睛,心里却想着奶奶。她的眼前出现了痛苦不堪的奶奶,于是她嚅动着嘴唇轻声说着被她弄痛了的快乐花的名字。季娜的眼睛在请求、哀求着老师。而老师也感觉到了这种哀求。他明白了,这不是在淘气。小女孩摘花决不是为了随后把它扔掉,在她,小季娜的手里,好像握着要给另一个人带去的生命的希望。

    季娜认识这位老师,尽管没有教过她。他是一个善良而严厉的人。他喜欢花,也喜欢并尊重那些爱花的人。这位老师对懒惰、不负责任、浪费和无所事事深恶痛绝。冬天没有一个人在温室里采过一朵花,所有人都只是创造、珍惜这份美丽,到这儿来欣赏她们。

订花定花
其它花店

相关的主题文章: (责任编辑:admin)